《肿瘤部位的一致性和致癌机理》由Robert A. Baan、Berard W,Stewart和Kurt Straif等多位肿瘤专家共同编写,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165期的科技出版物。全书共二十四章,分为四个部分,汇集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风险评估专题,囊括了一级致癌物中所有致癌因子的相关信息评价以及在致癌物质(化学因子、病毒、化合物等)、抑癌因子和环境等多方面探讨了人类和实验动物癌症的一致性,通过对致癌作用机制的分析与整合,突出强调不同致癌物在不同物种中的特征,并且讨论了人类癌症原因,确定致癌危害,形成系统化的数据检索体系。对于从事肿瘤学的医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对肿瘤初学者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 简介 4
第一节 IARC专题论文集 3
第二节 人类致癌物的评估(第100卷) 3
第三节 肿瘤部位的一致性和致癌机理的科技出版物 4
第二章 肿瘤部位的一致性和致癌机理的研讨会内容 8
第一节 研讨会的共识声明 8
第二节 研讨会的共识要点、结论和建议 9
第三章 亲电试剂 13
第一节 简介 13
第二节 亲电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 14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 15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代谢活化、解毒和消除 16
第五节 有机化合物的直接作用 19
第六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DNA加合物、遗传改变等) 19
第七节 有机化合物的多态性和易感性 24
第四章 芳香胺和马兜铃酸 42
第一节 芳香胺和马兜铃酸在人类中的致癌性 42
第二节 代谢和DNA加合物的形成 43
第三节 人类TP53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 45
第四节 实验动物中的肿瘤部位及肿瘤诱导机制 46
第五节 实验动物中的致癌基因改变 47
第六节 总结 47
第五章 砷和金属 520
第一节 砷和砷化合物 52
第二节 铍和铍化合物 54
第三节 镉和镉化合物 55
第四节 铬(Ⅵ)化合物 55
第四节 铬(Ⅵ)化合物 57
第六节 人类无机致癌物作用机制的比较研究 57
第六章 无烟烟草及其成分 62
第一节 简介 62
第二节 连贯性 62
第三节 结论 66
第七章 烟草烟雾及其成分 70
第一节 简介 70
第二节 连贯性 70
第三节 一致性 70
第八章 抗癌因子(定性和定量) 78
第一节 简介 78
第二节 治疗应用和使用趋势 78
第三节 肿瘤部位 79
第四节 致癌能力 79
第五节 作用机制 80
第六节 结论 81
第九章 多环芳烃化合物 85
第一节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性质 85
第二节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职业暴露 85
第三节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分类 86
第四节 人类癌症的研究 86
第五节 结论 88
第十章 苯和血液癌症 91
第一节 简介 91
第二节 实验动物研究 91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 91
第四节 血液疾病诊断标准的改变 92
第五节 人类髓系癌和淋巴癌重叠的证据 92
第六节 苯导致血液毒性的机制 93
第七节 结论 93
第十一章 人类肿瘤病毒 99
第一节 简介 99
第二节 Epstein-Barr病毒 99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 101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 101
第五节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103
第六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 105
第七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107
第十二章 致癌物 121
第一节 简介 121
第二节 致癌物的关键特征 121
第三节 人类致癌物的多种作用机制 124
第四节 调节人类肿瘤癌变的因素 125
第十三章 癌变机制(启动、促进、标志) 129
第一节 简介 129
第二节 多阶段癌变 130
第三节 “下一代”标志 131
第四节 确定致癌作用的发生机制 132 135
第五节 公共卫生决策(决定性的考虑因素) 0
第五节 公共卫生决策(决定性的考虑因素) 135
第七节 烟草烟雾、肺癌及其标志 136
第八节 基于特征研究的可能推论 137
第九节 总结 138
第十四章 遗传毒性在癌变(致癌作用)中的作用 146
第一节 诱变过程 146
第二节 诱变剂和致癌物之间联系的简要历史 146
第三节 肿瘤突变 148
第五节 总结 150
第十五章 细胞增殖、细胞死亡或营养供给变化 157
第十五章 细胞增殖、细胞死亡或营养供给变化 157
第二节 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遗传驱动因素 157
第三节 物种、品系和靶器官之间细胞信号的遗传变异 158
第四节 跨组织和肿瘤中突变靶点和细胞信号的变异性 159
第五节 营养供给的变化 160
第六节 细胞增殖 161
第七节 肝细胞癌 161
第八节 炎症 163
第九节 癌症的标志 163
第九节 癌症的标志 163
第十六章 受体介导的机制 170
第一节 简介 170
第二节 综合性评论 170
第三节 非基因组效应受体介导的机制及癌变 172
第四节 核受体介导的机制与癌 173
第五节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173
第六节 芳香烃受体 177
第七节 总结 180
第十七章 氧化应激与自由基诱导信号转导 207
第一节 简介 207
第二节 氧自由基的来源 207
第三节 氧化损伤 207
第四节 防御机制 208
第五节 癌症中的氧自由基 208
第六节 脆弱组织部位和特定致癌性暴露 209
第七节 总结 209
第十八章 免疫抑制 213
第一节 简介 213
第二节 免疫抑制与遗传毒性 213
第三节 免疫抑制致癌物 214
第四节 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疟疾) 216
第十九章 炎症 220
第一节 简介 220
第二节 与炎症和癌症相关的内外途径 221
第三节 外源性感染因子和环境暴露引发肿瘤相关炎症 222
第四节 炎症与基因组不稳定性 223
第五节 炎症、纤维化和癌症 223
第六节 总结 224
第二十章 电离辐射 230
第一节 简介 231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性质 230
第三节 遗传毒性与辐射径迹结构的重要性 231
第四节 其他可能改变辐射致癌风险的机制 233
第五节 剂量分布对肿瘤部位的重要性 234
第六节 暴露于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后的一般反应 235
第二十一章 宿主易感性 243
第一节 简介 243
第二节 类转基因、品系特异性或物种特异性动物模型 244
第三节 研究设计对确定肿瘤部位的一致性影响 250
第四节 生活方式、疾病状况、共暴露和微生物组 251
第五节 结论 253
第二十二章 年龄与易感性 261
第一节 简介 261
第二节 实验动物研究 261
第三节 人类流行病学研究的发现 263
第四节 总结 266
第二十三章 肿瘤部位的一致性分析 275
第一节 简介 275
第二节 肿瘤部位一致性的方法 277
第三节 肿瘤部位一致性分析的结果 281
第四节 肿瘤部位一致性分析的讨论 300
第五节 肿瘤部位一致性分析的结论 304
第六节 总结 305
第二十四章 人类致癌物的关键特征分析 313
第一节 简介 313
第二节 致癌物的关键特征和毒理学终点 314
第三节 纳入分析的一级致癌因子 316
第四节 机制特征数据库 319
第五节 统计分析 320
第六节 结果 320
第七节 讨论 323
第八节 进一步分析 326
第九节 结论 327